共工新闻社香港7月7日电(蔚楠 韦诚)2025年6月25日至7月2日,八日九色甘南之旅,似将光阴凝在马靴踏碎的晨霜中,呼吸种进桑科草原褶皱里。拉卜楞寺经筒绞碎云影,郎木寺金顶衔住旭日,黄河湾将暮色揉成糌粑。雪峰簪住蓝天,溪流锻作银链,野花把露珠酿成梵文。然经幡抖落星辰时,忧思随煨桑青烟升起:谁裁金边,护这山河永续?我忽发一念,将这八日的足迹串联起来,留给我和那些喜爱旅游与文化的人们慢慢咀嚼逐日行程的美好与诗意!

6月25日14:33,K2186次列车准时停靠兰州站。金城兰州裹着柔暖的日光,将一场西北风情的奇遇悄然铺展。

首先,我们踏入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马踏飞燕以青铜铸就千年传奇。神驹昂首嘶鸣,四蹄腾空,右后蹄精准踏住回首惊燕,矫健的身姿凝固着大汉王朝的雄浑气魄,耳畔似有长风裹挟着古战场的鼓点呼啸而过。

穿过熙攘的街巷,“黄河第一桥”中山桥横跨浪涛。钢铁桥身与奔涌河水经年对望,百年铆钉嵌刻着岁月的密码。倚着锈迹斑驳的护栏,河风卷着水汽漫过衣襟,浪花拍打桥墩的声响,恰似历史的低语。

对岸白塔山静默如诗,洁白塔身刺破天际。沿着青石阶缓步攀登,绿树成荫遮蔽暑气,飞檐亭阁点缀其间。登顶俯瞰,黄河如金带穿城,楼宇林立似棋,满城皆是万物通泰的安然气象。

暮色漫上屋檐时,大众巷飘来诱人香气。滚烫的牛奶鸡蛋醪糟在铜锅里翻滚,炭火将烤串燎出焦糖色,酸辣酿皮裹着芝麻酱的醇香。市井烟火气在舌尖绽放,勾勒出最鲜活的兰州夜色。

6月26日,脚步叩响临夏的门扉,一场穿梭千年的文明对话就此展开。八坊十三巷中,青砖灰瓦铺就时光甬道,清真寺穹顶如新月悬于天际,雕花门窗将伊斯兰美学镂刻得丝丝入扣。在这里,历史的厚重与信仰的包容交织成细密的经纬,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独特的文化密码。

午后刘家峡码头登舟,向着炳灵寺石窟破浪而行。游船如飞,犁开粼粼碧波,云影天光在水面上翻涌流转。两岸石林拔地而起,千嶂竞秀,万千奇景倒映湖中,恍若水墨丹青晕染出的幻境。

作为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齐名的甘肃三大石窟之一,炳灵寺石窟承载着千年佛韵。岩壁上的造像虽历经风霜,却依然保持着庄严慈悲的神韵,斑驳的经文无声诉说着往昔的香火鼎盛。目光拂过凹凸的石刻,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人文与自然的交响在此刻奏响最动人的乐章。

结束一天行程,以《临夏访古飞棹》小诗为证:八坊访古探清真,石窟寻踪溯释文。炳灵飞棹穿云影,石林千嶂映湖纹。

6月27日,晨光明媚,踏入夏河县拉卜楞寺。酥油灯在经堂内明明灭灭,喇嘛们的诵经声如潮水漫过耳际。每一个音节都像是从岁月深处走来,让我在这悠悠梵音里,悄然领悟着生命的不同玄妙。

移步桑科草原,碧绿的草浪随风翻涌,一直绵延到天际,与湛蓝的苍穹温柔相接。站在广袤无垠的原野上,晴烟袅袅升腾,为这片天地蒙上一层朦胧的诗意。

郎木寺的山峰巍峨矗立,古老的寺院宛如镶嵌在山腰的明珠,在阳光的照耀下,与飘动的云影依偎着、缠绵着。光影流转间,古刹仿佛从历史的画卷中缓缓走出,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暮色四合时分,鎏金般的晚霞自天际倾泻而下,将云崖晕染得璀璨夺目。琥珀色的余晖漫过阿坝广袤的原野,为层峦叠嶂的万壑群山披上缀满碎金的霓裳,天地之美仿佛凝成永恒的画卷。甘川交界处独有的雄浑与神秘,就这样悄然镌刻进灵魂深处。尤为幸运的是,在这梦幻般的夕照里,两位僧人引领着我,踏着蜿蜒的山路,穿梭于古巷之间,沉浸式游览了四川阿坝的郎木寺——这座被藏民亲切称为格尔底寺的千年古刹 。一天甘川行军般的旅游,以诗为证:《甘川一日行吟》拉卜经声叩妙诠,桑科碧浪接遥天。郎峰古刹衔云影,霞染阿坝万壑妍。

6月28日,辰时三刻,鎏光漫过层峦叠嶂,将凝露的草甸染成碎钻闪烁的金毯,薄雾渐散,万物苏醒。脚步轻叩河它温泉苑的门扉。嶙峋怪石错列如远古图腾,澄澈泉眼星罗棋布,似银河遗落人间的珠玉,蒸腾的雾气裹挟着草木清香。拾级而上至观景台,一方“天空之镜”将天光云影尽数收藏,流云掠过镜面,恍若伸手可触天际,尘世喧嚣皆被隔绝于琉璃幻境之外。

用过藏式风味午餐,车辙碾过草原的褶皱,驶入黄河九曲第一湾秘境。自巴颜喀拉山奔赴千里的黄河,在此与温婉的白河缠绵相拥,于若尔盖草原的绸缎上勾勒出九曲银练。黄白双色河流如交织的哈达,在无垠绿野间舒展流转,浪涛裹挟着千年文明的回响,蜿蜒向天地尽头,伸展着山河岁月的沧桑与浪漫,展示着大地生命的磅礴与宏伟……

6月29日,晨光爬上若尔盖的眉梢,花湖便舒展开一轴翡翠色的绸缎。棕头鸥掠过镜面般的湖面,翅膀裁开粼粼波光,惊起满湖碎银。各色繁花肆意生长,黄的像池塘里跃动的星火,紫的如牧人捻着的毛线,将草原绣成永不褪色的诗行。

午后的雨,是天空写给大地的情书。扎尕那在雨雾中苏醒,云雾如纱,漫过黛色的山峦。群山肃立成屏风,将藏寨轻轻托举,炊烟与云雾缠绵,让紧致有序的村落变成了悬浮在云端的梦境。沿着栈道深入密林,青苔斑驳的石阶上,落满松针与时光的私语。每一片树叶的颤动,每一缕穿透枝叶的光束,都在诉说着岁月深处的答案。而我站在这草原与秘境之间,听见风里传来古老的歌谣,那是大地写给人间的情诗。美丽需要发现,但有的美丽就在那里!扎尕那的美丽就在那里……

6月30日,晨钟悠悠响过八回,车轮破开晨雾,碾过迭部沾露的草尖。两小时风驰电掣,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如沉默巨人,赫然耸立于天地间。仰望碑身凹凸的纹路,恍惚穿透时空,触到当年漫卷的硝烟——红军战士以滚烫热血作锤、坚定信念为凿,硬生生在绝境中凿出北上陕甘的通途。肃立碑前,我们举起右臂,向党旗作最庄严的宣誓,誓言裹着清凉的山风,在白龙江的激流里飘向历史的深处 。

午后,官鹅沟·官珠沟的山水似藏了千年的缠绵。明珠坠潭成翡翠湖,银丝缠峦化青玉峡,素绸裂空叠成白练瀑,交叠出一幅会呼吸的诗画长卷。那古老又凄美的爱情传说,乘着山风的羽翼,悠悠轻吟,每一字都沁入山水肌理 。

暮色泼墨般漫染,夜宿宕昌,灯火如星子落进窗棂。把一日里亲手触摸的壮烈、侧耳聆听的温柔,连同山间的风、碑上的光,都妥帖收进行囊,等某个静谧时刻,再一一翻拣重温 。

7月1日,昨日的官鹅沟·官珠沟之行,官珠与鹅嫚的爱情故事,引起了我对爱情,这个古老哲学问题的拷问。什么是爱情?爱情是命运掷入人间的谜题,是灵魂震颤时的共鸣,更是理性与感性永恒的角力。它始于眸光交错的刹那悸动,在岁月长河的淬炼中,最终凝结成跨越生死的炽热坚守。

晨光为鹅嫚湖镀上金边,官鹅沟的风掠过粼粼湖面,轻声吟诵着古老的誓言。氐族勇士官珠与羌族少女鹅嫚,在烽火乱世中邂逅倾心。为消弭两族的血海深仇,官珠舍生取珠,化作静默的崖壁,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鹅嫚心碎神伤,纵身一跃,将满腔深情化作澄澈湖水。他们以生命为祭的爱恋,让山川草木都沉浸在悲怆而浪漫的氛围中,诉说着永不褪色的传奇。

夕阳西下,车轮碾过四小时的光影流转,终于抵达天水。伏羲庙前,青砖黛瓦历经千年风霜依然巍峨耸立,每一道斑驳纹路都镌刻着华夏文明的古老密码,每一缕袅袅香火都承载着后人绵延不绝的敬仰与追思,在时光里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

7月2日,秦岭西端北侧的小陇山深处,一柱142米的孤峰拔地而起,状若农家新收的麦垛,此乃麦积山。它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却以悬岩凿窟的奇绝,藏着最浓的魏晋风骨——那方悬空于峭壁的玄奥印鉴,自十六国后秦的斧凿声中醒来,便将十余个王朝的月光酿成酒,封存着魏晋士大夫最清逸的魂。

晨曦刺破雾霭时,我们随人流攀援凌空栈道。当目光掠过龛窟,石胎泥塑忽然有了呼吸:它们以“秀骨清像”之姿,褪去南北朝的靡丽,削瘦的躯干如修竹临风,广袖垂落似银河倾泻,衣褶线条竟似嵇康笔下“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飘逸。造像低眉处,藏着“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疏狂;颔首间,凝着“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哲思,连唇角那抹若有若无的浅笑,都像是从《庄子》寓言里走出来的,将“天地与我并生”的旷达,捏进了泥土与石粉的肌理。

当手掌抚过岩壁沟壑,竟触到“竹林七贤”清谈的余韵。匠人们用泥巴与金石,在峭壁间筑起精神的“桃花源”:既有无为而治的洒脱,亦有对“言意之辨”的叩问。在这充满哲思的佛龛前,恍惚间,千年光阴不过是佛龛前一缕袅袅檀香——正如魏晋名士眼中,天地不过一瞬,万物皆为刍狗,唯有精神的逍遥,永恒不灭。

这或许正是麦积山的玄奥:它以沉默作笺,让每道悬龛都成为打开魏晋玄风的秘钥,待后人攀援而上时,听见千年前的风仍在岩缝里轻吟“乘物以游心”……

作者简介:

韦诚, 男,著名科普作家、散文家、文化学者、中国方法学系统理论的设计者。 中国亚太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和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获得者,第二届中国·昭明文学奖和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获得者等。

代表著作有《方法论系统引论》《方法学----科学发现的理论基础》《思维觉醒:走向成功的36法》《千重山 万重水----哲学意义上的旅游和文化》《十二生肖传奇》(中英文版)《走近动物系列丛书》(中英文版)《十二生肖与酒的传奇》和《青年干部成长论》等。多篇学术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原理》《新兴学科》《自然辩证法》及《中国哲学年鉴》《哲学动态》《文摘报》《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收入。

业绩被收入联合国国际人才计划委员会主任乔·安东总编的《人类主流人物辞库》(第86卷,华人版),张岱年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中国百科学者传略》《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当代中国人才库》《当代中国管理创新专家》《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华人突出贡献专家名典》《世界名人录》和《蚌埠人物志》等。

作者:蔚楠 韦诚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