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面化的文史理解影响两岸交流”
雍伯康
我是1996年出生的,对于台湾光复这个词最早的记忆,是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时的历史课本上看过1945年中国接收台湾、受到台湾民众热烈欢迎的照片。小时候对于台湾光复的认识就仅止于书本,并知道“光复节”曾经是会放假的。但从我读书开始,“光复节”就已经不是法定假日了。
长大后,我开始了解历史和政治,能够理解台湾光复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和历史意义。虽然对日抗战的主战场并不在台湾,但整个战争的结果是取回了中国在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后割让给日本的领土,其中包括台湾与澎湖等。我认为这绝对是值得纪念的。现在岛内民众尤其是年轻人,一般而言不会特别在意这个日子,但大部分人还是知道它的存在,知道这个历史。
在台湾的历史课本中,关于台湾光复是有一定篇幅的,内容包括著名事件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等,以及重要历史人物。从小学到高中,课本中这段历史的内容详细度会越来越高。但近年来,台湾课纲经过修改,据说对这段历史的介绍有所删减,省略了许多细节。如果不是对这段历史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能都不太了解抗日战争以及台湾光复的来龙去脉。当然,在图书馆或网络上仍然能够找到丰富的历史数据和介绍,但我认为近年来大陆方面提供的相关数据与媒体介绍要比台湾丰富许多。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台湾举办过一次盛大的庆祝活动。内容包括军事装备陈列、飞行表演、老兵游行等。其中,用于飞行表演的飞机甚至换上鲨鱼嘴涂装,以致敬飞虎队。活动本身开放,欢迎民众参加,但需要以团体为单位报名。当时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学校刚好有报名名额,我才有机会参与这场盛会。今年虽然岛内也有纪念活动,但我认为在规模和内容安排上都无法超越10年前那一次。由于岛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有关抗战胜利或台湾光复的纪念活动都越来越稀少。大部分都由老兵、退伍军人等团体自发举行,一般民间机构也有少量活动。
民进党基于自身的政治理念,是不太喜欢谈及这段历史的。这也反映在民进党当局的各项政策和发言上。学校基本教育针对中国历史、地理的课程与内容,均有减少和去脉络化的趋势,并转而加重台湾历史的分量,着重台湾本土历史人物与事件的介绍。语文课本亦是如此,经过历次课纲调整,文言文的比例逐渐下降,而白话文与台湾本土文学的占比上升。从学生角度来说,很多人是为了考试而读书,不在测验范围内的内容,愿意花时间去了解的人也会变少。这样的教育方针调整,再加上媒体与公关操作,台湾年轻人对于中国文史的理解更容易片面化,我认为这对两岸间的交流是有影响的,除非个人有兴趣和意愿,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或亲自走访大陆。(受访者为台湾青年)
“光复节”承载民族精神传承的意涵
何嘉霖
1945年10月25日,日本在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受降典礼,台湾人终于摆脱殖民的枷锁。“光复节”不仅是台湾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更是我们在中学历史课中的必读内容,长期以来也是法定假日。
在台湾社会,特别是经历过抗战岁月的老一辈而言,台湾光复属于台湾人重要的集体记忆。除官方以往举办的“抗战胜利纪念大会”外,民间如抗日战争纪念协会、退伍军人团体等,也会在这一天举行史料展览、专题演讲,甚至施放烟火等活动,以多元形式纪念先烈。
民进党当局近年来故意淡化甚至修正历史。我认为,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光复节”之所以值得纪念,从来不是为了巩固执政当局的正当性,而是为了正视历史事实,铭记民族坚韧不拔、浴血奋战的精神。
随着教育改革与课纲调整,再加上民进党对历史的淡化,官方大型纪念活动近年来次数锐减,相关历史教育篇幅也不如以往。2025年起,“光复节”重新被列入法定假日,这看似短暂的一天,实则承载着将民族自强精神世代传承的深刻意涵,相信也将深化、重拾年轻世代对台湾抗战历史的鲜明认识。(受访者为台湾青年执业律师)
“希望大陆纪念活动能传播到对岸”
陈恒毅
我第一次听到“台湾光复节”是小时候外公说的,他说10月25日有一个属于我们宝岛台湾的节日,是为纪念台湾人民击败日本侵略者。但除此以外,我在成长过程中甚少听到关于这个节日的信息。
直到我来到大陆学习生活,我才逐渐对台湾光复有了更深的认识。正如台湾《祖国》杂志社社长、台湾史研究会理事长戚嘉林所说,日本占据台湾半个世纪,台湾同胞被屠戮保守估计超过50万。他呼吁,要建构台湾正确历史叙事,捍卫“中华史观”,唤醒台湾社会的真实历史记忆。
自陈水扁时期“光复节”从岛内法定假日中被删除以后,台湾光复在岛内的纪念规格逐年降低,甚至处处被打压。现在,岛内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深刻理解这个关系到台湾尊严的日子了。
在台湾,我们的教育淡化了这一日子,学校的课程也鲜少提到。如果台湾人民对过去的历史不再重视,甚至完全不了解,那么未来也不会有动力去重拾已经被遗忘的事实。台湾年轻人在民进党当局的刻意引导下,对过去先辈光荣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段历史产生了空白,也没有渠道去了解这些信息。这毫无疑问将使台湾年轻人的历史认知产生错位,政治立场也会更容易跑偏。
我认为,大陆未来可以举办更多的庆祝活动以纪念台湾光复,通过媒体能够传播到对岸,这样也能让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更多了解到这一历史。(受访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生)
来源:鲲屿哨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