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1月21日电  近日,第三届沙特阿拉伯国际手工艺周在利雅得努拉公主大学盛大开幕。作为本届活动的主宾国,中国设立了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中国馆,集中展示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由浦江鱼灯传承人张必武与黄云洲精心制作的16盏精美鱼灯闪耀登场,成为金华非遗走向世界的“鲜活使者”,开启了一场跨越亚洲大陆的文明对话。
 
 

据悉,本次选调项目遴选了安徽、四川、浙江、广东等省的代表性非遗项目。浦江鱼灯作为诗画浙江的代表,大放异彩。

此番远赴沙特的浦江鱼灯,每一盏都承载着近八百年的历史积淀与匠心传承。从精准塑形的竹篾骨架,到绚丽晕染的吉祥纹饰,无不严格遵循古法,不仅深蕴“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等美好祈愿,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民间工艺的精湛绝伦。灯体上,游鱼姿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浓郁的浦江民俗元素寄托着人们对丰收与平安的恒久期盼,使静态的鱼灯化为行走的民俗文化符号,向世界生动讲述着金华非遗的故事。

为确保此次海外文化交流取得圆满成功,浦江县非遗保护中心指导传承人对参展鱼灯进行了精心优化与打磨。从增强灯体在长途运输与反复展演中的稳固性,到调整色彩确保在异国灯光下达到最佳视觉效果,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力求让这批金华的“文化名片”以最完美的姿态亮相沙特,惊艳四方。

本次活动创新采用“动态展演+静态展示”的立体化模式。动态环节,艺人现场操控鱼灯,灵动再现“鱼儿游水”“勇跃龙门”等经典场景,引得观众纷纷驻足。静态展区则通过图文、实物系统阐释鱼灯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各国嘉宾介绍鱼灯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寓意,引导海外观众深入了解浦江民俗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组团出访的中国非遗馆工作人员正与沙方探讨,如何让身着传统服饰的鱼灯表演队与沙特鼓乐队合作演出,旨在实现中沙艺术的直接对话与融合。“可动可静”“可观可讲”的多元展示,让沙特民众近距离领略金华非遗的魅力,更能让浦江鱼灯成为中沙文化交流的“纽带”。

一个动人的瞬间在此定格:一位沙特小女孩手捧鱼灯,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她轻轻伸手,探向鱼灯张合的嘴巴,那份专注与新奇,也点亮了身后孩子们清澈的眼睛。无需言语,文明便在指尖与目光的交汇中完成对话。

一盏鱼灯,从金华浦江启程,跨越山海,抵达沙特。连续的出海,印证了金华非遗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每一次亮相,都是匠心与时代的同频共振;每一程远行,都是传统与世界的双向奔赴。我们期待,这份源自金华的匠心独运,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持续绽放,让非遗的灯火,照亮文明交流互鉴之美。


来源:金华非遗